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,黨史教育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、提升黨員干部政治素養的重要抓手,正逐漸從傳統的“理論講授”向“實踐體驗”轉變。而鄉村振興主題的黨史館設計,不僅承載著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革命精神的使命,更應成為展示地方文化、體現鄉村特色、激發群眾參與的重要平臺。如何在設計中融合地域文化特色,成為當前黨史館建設中的關鍵課題。
一、地域文化是鄉村振興主題黨史館的靈魂
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歷史、人文、民俗、藝術等多方面積淀的體現,它承載著當地人民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記憶。在鄉村振興主題的黨史館設計中,若能充分挖掘和展示地方文化特色,不僅能增強展館的文化厚度,還能拉近參觀者與黨史教育之間的距離,使紅色教育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。
例如,某地在建設黨史館時,結合本地的傳統戲曲、民間手工藝、紅色革命故事等,打造了“紅色文化+非遺傳承”主題展區,既展示了黨的光輝歷程,也彰顯了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二、融合地域文化的實踐路徑
挖掘地方紅色資源,打造特色展區
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紅色歷史和革命人物。在設計中,應深入挖掘這些資源,結合當地革命遺址、紅色故事、英模人物等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黨史教育展區。例如,可以設置“紅色記憶”展區,通過實物、影像、互動裝置等形式,展示本地黨組織在革命、建設和改革中的重要貢獻。
融入地方民俗與傳統藝術
在展館設計中,可以引入地方傳統藝術形式,如剪紙、泥塑、書法、民歌等,通過藝術化的方式呈現黨史內容,增強文化氛圍和藝術感染力。例如,設置“紅色剪紙長廊”,用剪紙藝術表現黨的重要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,既富有地方特色,又增強了教育的趣味性。
結合鄉村風貌與自然景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