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區黨員活動室是基層黨建的“神經末梢”,承載著組織生活、學習教育、服務群眾等多重功能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,既滿足多樣化需求,又避免功能冗余?答案或許就藏在“加減法”的智慧中——通過科學取舍與精準配置,讓活動室真正成為黨員想來、愛來、常來的精神家園。
做好“加法”:讓功能與服務“活起來”
加“復合功能”,破除單一標簽
傳統活動室常被定義為“開會場所”,導致使用頻率低。可嘗試疊加多元功能:
學習角:配置可移動書架與電子閱讀屏,滿足碎片化學習需求;
議事廳:設置圓桌討論區,鼓勵黨員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;
展示窗:用照片墻、榮譽柜呈現黨員風采,增強歸屬感。
通過“一室多用”,讓空間隨需求“變形”,提升使用率。
加“科技賦能”,突破時空限制
引入智能設備激活場景: